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 | 中国电子与中国电科有望从产品业务、上市平台等方面展开合作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吴声计事 Author 吴声计事
增持(维持)
投资要点
国企改革强调继续推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和国企专业化整合,关键核心技术相关央国企将成改革重点:2022年9月,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巩固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补短板强弱项专题推进会,会议明确提出,推动上市公司成为市场化经营机制的先锋表率,支持鼓励上市公司与同行业头部企业在业绩、效率等方面全方位对标、针对性赶超。推动资源向主业企业、优势企业、“链长”企业集中,鼓励更多企业和地区形成“一业一企、一企一业”新格局。我们认为在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背景下,相关央国企一直以来承担着技术引领、自主可控的重要责任,是持续深化国企改革的重点。
中国电子和中国电科是信息产业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国电子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为主,主营业务涵盖信息安全、新型显示、集成电路、高新电子、信息服务等国家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形成了CPU、轻操作系统为代表的一系列计算技术成果,形成了安全可信的“PKS”体系。中国电科是我国军工电子主力军、网信事业国家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依托47家科研院所,中国电科重点布局电子装备、网信体系、产业基础、网络安全四大板块,近期集团加速资产整合和收购,有效推动研究院所与产业公司的协同发展,持续多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
有望从产品业务、上市平台等方面展开合作:我们认为,在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进入收官期的背景下,作为重要的科技型央企,中国电子和中国电科有望进一步深化产品业务、上市平台等方面协同,旗下上市公司将成为改革的先锋表率。产品业务协同:中国电科和中国电子协同有望提供更完善的“PKS”体系和信创整体解决方案,拓展市场渠道,促进相关业务快速健康发展。上市平台协同:近年来,中国电科和中国电子多次将旗下重要资产注入上市平台,在国资委吸收合并、资产重组、跨市场运作等相关政策支持下,两大集团旗下资产证券化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投资建议及相关标的:从业务协同角度看,两大集团有望从竞争走向合作的领域包括数据库、信创云等。建议关注太极股份、深桑达。信创生态两大集团互补,两方协同会合力在PKS体系的发展上,建议关注中国软件、中国长城、华大九天。在网络安全方面,真正形成具有强力背书的国有安全巨头,在政策施行、加强监管和快速获得顶层信任方面具备核心优势。建议关注卫士通。在资产证券化方面,建议关注东信和平。
风险提示:1)政策推进不及预期;2)疫情影响生产经营。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和主力军,承担着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作用。国有企业具有卓越的抗风险能力,疫情影响下业绩仍然实现较快增长。国有企业2021年营业总收入75.55万亿元,同比增长18.5%,利润总额4.52万亿元,同比增长30.1%。
国企改革步入收官期,针对如何跑完“最后一公里”,2022年9月1日,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巩固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补短板强弱项专题推进会,重点强调五大任务。其中,继续推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和国企专业化整合较为引人注目。会议明确提出,推动上市公司成为市场化经营机制的先锋表率。凡是三年行动要求的市场化机制改革任务,上市公司应率先高质量完成。支持鼓励上市公司与同行业头部企业在业绩、效率等方面全方位对标、针对性赶超。推动资源向主业企业、优势企业、“链长”企业集中,鼓励更多企业和地区形成“一业一企、一企一业”新格局。
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背景下,关键核心技术相关央国企将持续深化改革。2022年9月6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意见》,强调要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要加强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坚持国家战略目标导向,瞄准事关我国产业、经济和国家安全的若干重点领域及重大任务,明确主攻方向和核心技术突破口,重点研发具有先发优势的关键技术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基础前沿技术。
我们认为,在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道路上,相关央国企一直以来承担着技术引领、自主可控的重要责任,是持续深化国企改革的重点。
当前承担我国计算机领域战略科技事业的重要骨干企业主要包括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子”、CEC)、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科“、CETC)。
中国电子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独资特大型集团公司。公司前身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成立于 1989 年 5 月。1995年,原电子工业部对公司进行改组;2005 年 8 月,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并入公司;2006 年 11 月,公司变更为国有独资公司,并于 2009 年 3 月变更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电科是我国军工电子主力军、网信事业国家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三机械工业部、第四机械工业部、国防科委第十研究院、机械电子工业部、电子工业部、信息产业部等历史变迁,2002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原信息产业部直属46家电子类科研院所及26户企业基础上组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2017年12月,完成公司制改制,更名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集团加速整合,业绩稳步提升。202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并入中国电科,成为中国电科全资子公司。截至2022年9月,中国电科拥有包括47家国家级研究院所、16家上市公司在内的700余家企事业单位;拥有员工20余万名,其中55%为研发人员;拥有4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和创新中心。持续多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2021年中国电科营收达3577.17亿元,净利润262.87亿元。
47家科研院所是中国电科改革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根基和主体。中国电科积极探索科研院所改革模式,强化研究院所军工任务的承载平台和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突出产业公司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民品产业发展作用,有效推动研究院所与产业公司的协同发展。依托47家科研院所,中国电科旗下16家上市公司重点布局四大板块:
1)电子装备:重点发展利用声、光、电磁信号进行信息感知、传输、运用等的系统级装备和产品,打造全域多维一体新一代电子装备,不断夯实在军用电子装备领域和民品细分领域的领先地位。
2)网信体系:重点发展军民用信息基础设施和各类数字化应用与整体解决方案,全面支撑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和全域作战能力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提升和数字化发展。
3)产业基础:重点打造形成电子基础产品科研和生产的基础支撑能力,以夯实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为根本目标,推动以“电科基因”为核心的生态化集群式发展。
4)网络安全:重点发展网络空间的安全防护能力,把握网络空间和网络安全发展规律,有效支撑网络作战装备建设,加速网安产业发展,深耕信创工程,为国家总体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2022年9月2日,陈锡明同志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调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我们认为,在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进入收官期的背景下,作为重要的科技型央企,中国电子和中国电科有望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协同,旗下上市公司将成为改革的先锋表率。我们认为中国电子和中国电科有望从产品业务、上市平台等方面展开合作。
产品业务协同:更完善的“PKS”体系。多年来,中国电子在自主可控软硬件方面不断探索实践,形成了CPU、轻操作系统为代表的一系列计算技术成果,将安全可信的基因深深内化于系统设计运行的各个环节,形成了安全可信的“PKS”(飞腾处理器、麒麟操作系统、安全能力)体系。中国电科和中国电子协同有望完善信创产品链,提供信创整体解决方案,拓展市场渠道,促进相关业务快速健康发展。
上市平台协同:2022年5月,国资委官网发布《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要求加大专业化整合力度,推动优质资源向央企上市公司汇聚,国资委将支持通过吸收合并、资产重组、跨市场运作等方式盘活,或通过无偿划转、股权转让等方式退出,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和优势领域。近年来,中国电科和中国电子多次将旗下重要资产注入上市平台,完成声光电科、中瓷电子、普天科技等上市公司重组。两大集团旗下资产证券化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投资建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经进入收官期,但是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压舱石和主力军,改革和发展仍然任重道远,政策对国有上市公司业绩方面提出高要求,对产业专业化提出了新期望。我们认为,中国电科和中国电子作为国家在科技领域的重要骨干企业,有望进一步加大产品业务和上市平台协同。
从业务协同角度看,两大集团有望从竞争走向合作的领域包括数据库、信创云等。建议关注太极股份、深桑达。
信创生态两大集团互补,两方协同会合力在PKS体系的发展上,建议关注中国软件、中国长城、华大九天。
在网络安全方面,真正形成具有强力背书的国有安全巨头,在政策施行、加强监管和快速获得顶层信任方面具备核心优势。建议关注卫士通。
在资产证券化方面,建议关注东信和平。
4. 风险提示
1)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国企除了要提升自身经济活力、影响力以外,更要担负社会责任。国企改革之势不可阻挡,但是推进节奏仍然可能受到国内和国际形势等外部因素影响。
2)疫情影响生产经营:新冠疫情仍然呈现多点散发状态,对具体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可能带来一定影响。
吴声计事免责声明
微信号:hbdwjsj联系人
首席证券分析师:
王紫敬 wangzj@dwzq.com.cn
执业资格证书号码:S0600521080005
本公众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
本订阅号不是东吴证券研究所计算机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已发布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如需了解详细的报告内容或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东吴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完整报告。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东吴证券研究所及本研究团队不对任何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对所载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复制、转载;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截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如果你觉得不错,点个在看吧。
END
点击图片查看完整内容: